什么是专业大类招生?高考志愿规划师在线讲解

专业大类招生的全称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经过1~2年的基础培养,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具体专业的分流。

专业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最先由北京大学提出并实施,在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就在进行了教育调查研究后提出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16字教学改革方针,并且在2001年正式实施“元培计划”,即专业大类招生。之后又有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家重点大学相继实行了大类招生。随着新高考的逐渐普及施行,各个高校采用专业大类招生的像是也在新高考省份招生计划中逐渐增多。

专业大类招生可以说是高校由我国初期“专才教育”培养模式到“通才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变后,再一次的一种改革。

专业大类招生按照招生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 按照学科门类进行招生:这是现在高校普遍采用的大类招生形式,说按照培养方向相近的专业、就业方向相近的专业或者按院系划分的专业安排为一个专业类进行招生。在大一进行一样的基础课程学习,等到大一学年末或者大二上学期初,按照考生的意向方向及双向选择的原则,来划分具体的专业类。

规划师在报考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大类虽然名字是一样的,但是大类内包含的专业不同的大学会有不同的安排,以辽宁省2021年招生计划中的经济学类招生高校为例,厦门大学包含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财政学、税收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经济学、经济统计学9个专业方向,吉林大学包含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4个专业方向,而湖南大学仅有经济学、财政学两个专业方向。

  • 以试验班形式招生:例如2021年招生计划中北京大学的“文科试验班”也就是原来的“元培计划试验班”,在低学年进行基础课程通识教育的培养,等到升到高学年会进入到中国语言文学类、考古学、历史学类、哲学类、社会学类、法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新闻传播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专业进行学习。除此,清华的“理科试验班”、浙大的“工科试验班”还有复旦、人大等很多高校也采用这中大类招生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试验班招生形式院校可能会将不同学科门类,不同院校的专业进行“打包”,学生未来专业方向上跨度会很大。

大类招生在大一学年基本都是对学生进行基础学科进行培养,等到大二在进行详细的专业划分,那这个专业划分是按照什么依据呢?

其实大类招生的具体专业分流其实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高考报考”形式的延续,只是大学学生不再需要的全国或者全省的考生一起竞争了,而只是和同年级,同一个专业类内的同学竞争。高校分流基本都采用的是“志愿优先,成绩排序”的方式,即学生按照自己的意向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自己的“专业志愿表”一般专业志愿都是设置为5个左右,然后学院会按照学生在大一期间的GPA(绩点)或者是考核成绩情况排序,绩点高、排名考前的同学优先分配专业,而没有被专业录取、没有达到绩点要求或者没有提交自己专业志愿表的同学则会由学校来进行分配。

专业大类招生和具体专业相比,其优点是:1、在学习上会起到促进作用,学生会为了分流道自己喜欢的专业,而努力学习并且打下坚固的知识基础;2、让学生在大一阶段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各个方向上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而它的缺点也同样的明显,在大类设置上有的院校会将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捆绑,让很多同学在选择喜欢专业的方向上,充满不确定性,可能有的学生就想学习经济学,但是因为专业大类招生,考生被分配到了就业方向较窄的财政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专业大类招生对于学生的培养更为有利,但是也让考生在专业选择上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我们规划师要了解专业大类招生的特点,在报考的时候为考生选择更优的报考策略,帮助他们规划美好的未来。

*备注:该文章属用户投稿。参考资料主要来自国家教育部、各省市考试院、全国大专院校等公开信息。供各位高考志愿规划师或是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学生和家长参考。如存在错误,欢迎指正,我们会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尽快修复错误,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织风志愿 » 什么是专业大类招生?高考志愿规划师在线讲解

发表评论

织风志愿-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专注AI智能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和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

返回顶部 申请合作